通化市秸秆三年消纳实施方案
通化市秸秆三年消纳实施方案
根据省政府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全省2022年要实现秸秆全部禁烧”的统一部署,为加快推进我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节约和农民增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下辖1市3县4区。每年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31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25万吨左右,全市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200万吨,可收集资源量175—180万吨,已利用资源量140万吨左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0%。其中:秸秆能源化利用占已利用资源量的34%左右,约60万吨;饲料化利用占已利用资源量的23%,约41万吨;肥料化利用占已利用资源量的15%左右,约25万吨;原料化利用占已利用资源量的7%左右,约12万吨;基料化利用占已利用资源量的1%左右,约1.7万吨。
目前,全市农作物秸秆可利用资源量为40万吨。但在能源化利用60万吨秸秆当中,被农户用作生活用能的占80%以上,尚未真正达到秸秆的能源化要求。
二、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按照“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以堵促疏”的总体思路,以秸秆“五化”利用及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为重点,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职责,加大组织领导和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实现我市农业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三、工作目标
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加快建立秸秆收集、储存、运输体系,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和产业化格局,到2022年全部实现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总体目标要求。
四、基本原则
(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秸秆综合利用途径多,技术性强。在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生产特点、秸秆资源数量,合理选择不同的利用模式。要强化技术培训和检查指导,加快推进适宜、先进、成熟技术的普及应用。
(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要把粮食主产区作为重点区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启动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逐步推进整个区域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三)多元利用,农业优先。科学确定秸秆综合利用的结构和方式,突出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利用重点,在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引导秸秆能源化、原料化等多领域利用,特别是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市场运作、政策扶持。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要充分发挥农户、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和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秸秆综合利用,探索形成秸秆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
五、主要任务
(一)实施秸秆肥料化工程。利用国家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在柳河、辉南等粮食主产区大力推广普及保护性耕作技术,鼓励实施秸秆直接还田、堆沤腐熟还田等方式,有效提高秸秆肥料化利用率。三年内计划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8%。
(二)实施秸秆饲料化工程。依托通化谷润新能源开发利用有限公司秸秆青贮综合利用项目,大力扶持青贮饲料、氨化秸秆饲料、微贮秸秆饲料,形成商品化秸秆饲料储备和供应能力,为养殖户(场)提供长期稳定的粗饲料供给。三年内计划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5%。
(三)实施秸秆能源化工程。依托通化县东明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秸秆沼气循环综合利用项目,辐射带动柳河、辉南沼气循环综合利用项目建设;依托吉林省通源新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物质颗粒燃料建设项目,大力推广秸秆生物质颗粒燃料,提高农户生活用的能源化利用水平。三年内计划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10%。
(四)实施秸秆原料化工程。依托北京三聚集团益丰宝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秸秆生物质综合循环利用项目,积极引进秸秆制桨造纸、秸秆生产板材、秸秆生产木糖醇、秸秆生产活性炭等企业和项目,不断提高我市秸秆工业化利用水平。三年内计划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5%。
(五)实施秸秆基料化工程。加快建设高效生态现代农业,推广“企业+农户”经营模式,探索建设秸秆栽培食用菌生产基地。三年内计划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2%。
六、保障措施
(一)广泛宣传,提高群众环保意识。秸秆综合利用关键在于农民思想意识的转变。要站在保护人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交通安全,改善农村大气环境的高度,大力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秸秆综合利用的价值,通过秸秆综合利用好经验、好典型的示范带动,积极转变农村传统的耕作习惯,切实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工作。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国家对购买秸秆还田机械和免耕播种机械实行政府补贴政策,可在有条件的乡镇进行试点,开展秸秆还田、免耕播种作业示范。同时,要制定保护性耕作中长期规划,引导农民进行保护性耕作。
(三)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要大力发展培育新型农机合作组织,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和农作物种植特点,推动新型收割农机、秸秆综合利用设备的技术更新和设备升级。对新型农机农艺结合技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发挥典型示范效应,为秸秆粉碎还田提供技术支持,推动农业技术的转型升级。
(四)大力引进发展各类秸秆转化利用产业。要引进和培育一批秸秆能源化、燃料化、饲料化等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充分发挥秸秆转化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鼓励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开发新技术,添置新设备,实现秸秆资源的转化升值。
(五)继续大力开展集约化秸秆收储网点体系建设。要积极培育秸秆收储市场,鼓励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建立秸秆收储网点,以示范带动效应推进秸秆收储站点的建设,逐步建立政府推动、企业和合作组织牵头、农户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秸秆收储服务体系。
通化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
2019年3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